龍鬚井-龍鬚井
時間:2022-05-04 00:32瀏覽次數:194
龍鬚井位於江西金溪縣何源村,距縣城35公里,距道教發源地江西龍虎山風景區10公里。是中國道教十六天師張應韶隱居之所。
基本情況
龍鬚井龍鬚井位於金溪縣東部的何源村,何源村古稱三溪。舊屬四十六都,今屬何源村委會。據《金紫何氏宗譜》載:北宋鹹平三年(公元1000年)始遷祖何若訥由福建光澤經金溪後車短暫逗留遷來此地開基建村,現有一千多年的歷史。在建村之前的唐玄宗時期,道教十六代天師張應韶隱居於此。龍鬚井井爲禾斛形,井身爲船形。文化底蘊
十六代天師
御贊碑張應韶,字治鳳,中國道教龍虎山第十六代天師,生卒年不詳。一生博學經典,精通道術,後隱居龍鬚 井上,擅長辟穀之術,能百日不進食。善吹鐵笛,與妻兒耕作自娛。一日,懸笛井上,以印劍授子順告知曰∶“吾世傳真人之教,功及於人多矣吾今垂年,汝當傳守。”言迄,端作井上瞑目而化,年99歲,遂葬井旁,後人稱仙人墓,所耕之地號“黃沙坑”。元順帝至正十三年(公元一三五三年)賜號爲洞虛演道衝素真君。明太祖御贊碑
明太祖定天下後,爲天師制贊,贊曰:繼傳十六,人皆辟穀。日食黃精,貌態異俗。歲月一來,亦復如復。牛背西風,蒼山一曲。後人立十六代天師贊之碑於龍鬚井旁。歷代詩文
宋代白玉蟾《十六代天師贊》一畝閒雲獨自耕,草廬寂寂誦黃庭。又言辟穀歸山後,月夜時聞鐵笛聲。明代朱元璋《十六代天師贊》繼傳十六,人皆辟穀。日食黃精,貌態異俗。歲月一來,亦復如復。牛背西風,蒼山一曲。清代張玉運詩《龍鬚井》潛龍蟄仗井渫老,井畔遍匝龍鬚草。風梳雨櫛不計年,奮掀一拂天地小。靈泉活活瀉九區,區區滿捋癡龍珠。採之擷之編爲席,高眠不卷冷雲噓。草堂睡足臥龍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