龐坡洞-四川夾江縣木城鎮新農村的洞
時間:2022-05-04 00:33瀏覽次數:185
龐坡洞,在四川夾江縣木城鎮新農村境內,相傳是漢代龐德公隱居之處。
2017年8月19日晚上至20日凌晨,10顆佛頭被盜,上下兩排各5顆,幾乎每個裂口處都有新鮮的鑿痕。警方已介入調查。
2021年6月11日,在成都某倉庫,專案組民警小心翼翼打開箱子。經過4年的不懈努力,龐坡洞10顆佛頭終於要回家了。
2021年8月10日,樂山市警方歷時4年成功偵破了“8.20”夾江縣龐坡洞摩崖造像被盜案。
地理位置
龐坡洞川夾江縣木城鎮農村組。龐坡洞交頗,僅較狹窄,停需步。龐坡洞文物結構
洞“龐坡洞”,洞摩崖造,刻佛百尊。遊碑刻。據縣誌載:“洞深測,遊燃炬遊,,聞雞犬,驚怖返,敢。”鳳羾(洪)著洞“深盡止,僧百炬未半輒返”。[1]據探洞查洞系洞穴,層,洞“”泉,洞,洞北,洞南。洞洞套洞,洞洞,僅容僕爬,且形複雜,今敢深探究。七八米高的山崖中上部,雕刻着兩排佛像,上面一排26尊、下面一排27尊,共計53尊。佛像大小相若,每個高約50釐米,神態不一,栩栩如生。在上方另一面山崖上,刻有數篇碑文。其中一篇題記明確記錄,龐坡洞摩崖造像鐫刻完成於明代嘉靖元年,即公元1522年。後面一篇更早,爲明代正德十五年即公元1520年,明人張鳳羾撰書的《龐坡洞記》。這兩篇碑文的下方,還有清末中國最後一屆科舉探花——商衍鎏的《題南安龐坡洞》。保護現狀
木城鎮龐坡洞,是當地的文物保護單位,上百尊明代摩崖造像栩栩如生,時至今日仍香火不斷。佛頭被盜
2017年8月21日上午,龐坡洞一面山崖上,上下兩排各5個、共10顆佛頭不見了,佛像脖子處留着新鮮裂口。初步線索顯示,系8月19日晚至20日凌晨被盜。被盜佛頭雕刻於明代,距今已有近500年曆史。警方已介入調查。當地文物保護部門表示,對於剩下的佛頭,將進一步加強保護。2021年6月11日,在成都某倉庫,專案組民警小心翼翼打開箱子。經過4年的不懈努力,龐坡洞10顆佛頭終於要回家了,但卻難以天衣無縫地回到摩崖造像上。2021年8月10日,樂山市警方歷時4年成功偵破了“8.20”夾江縣龐坡洞摩崖造像被盜案。10月,夾江縣公安局舉行“8.20”專案被盜文物發還儀式,將追回的10顆佛頭髮還給了當地文管部門,將請專家來恢復原貌[2]。2021年10月消息,在偵破“2017.8.20”夾江龐坡洞摩崖造像被盜案中,警方抓獲犯罪嫌疑人5名,追回全部10樽被盜佛頭,查扣文物367件。歷史傳說
關於龐坡洞,當地流傳着許多動人的傳說。相傳,龐坡洞是龐居士潛修處,在巨巖壁上,明人張鳳羾所作的《龐坡洞記》對龐居士有專門記載。但到底誰是龐居士?一種說法是東漢的龐德公。龐德公,姓龐名德,東漢南郡(今湖北省)襄陽人,其侄子是大名鼎鼎的龐統,人稱“鳳雛”的劉備軍師。相傳,時任荊州刺史的劉表,曾多次舉薦龐德公做官,但他都沒有答應。龐德公認爲,遠離名利、遠離紛爭,纔是對子孫後代最好的愛護。建安年中期,龐德公攜妻子隱於夾江龐坡洞。另一種說法是唐代的龐蘊。龐蘊,字道玄,唐衡陽人,世號爲龐居士,“隱於邑之川溪口洞中”,而這個洞即指龐坡洞。相傳以前在龐坡洞內,還有僧人所鐫刻的龐蘊及其女兒龐靈照的畫像。